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临平区国家级开发区——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首破千亿,这份骄人成绩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开发区上下的心血与汗水。这一新的突破和跨越不仅推动了杭州制造业的提升发展,同时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月10日起,“杭+新闻”客户端特推出《千亿征程 雄步跨越》系列报道,透过一个个亲历者、参与者的视角,生动展示开发区追赶超越的底气和实力,揭秘其高质量高能级发展的内在奥秘。
走进位于临平区国家级开发区——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的浙江求是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园区,栉比的厂区建筑外墙上张贴着巨幅的招聘启事,对于这所主要从事半导体产业设备研发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而言,高端专业人才的集聚是其不断实现技术发展的内生动力。刘华便是企业近年来吸引到的高端专业人才之一。
“我从进公司到现在,参与并见证了公司在半导体设备研发领域的持续发力,今年经开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能够在其中出一份力,我觉得很自豪。”来自四川的刘华自2019年博士毕业后即来到经开区工作,目前担任求是半导体机器视觉实验室主任。
驶入半导体产业发展赛道
谈及对经开区的初印象,刘华坦言:“在浙江大学读博士时,我主要都是在杭州城区活动学习,突然到这边来,一开始还是觉得有点远。而来到经开区后发现,这里其实是一块‘双创’高地。”
这些年,围绕园区赋能提升,经开区优化园区招引模式,盘活创新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及高新技术企业落地。2021年,经开区更是入选了浙江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名单,成为临平区首家区域类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在此基础上,经开区谋求新的领域实现新突破,聚焦高端装备主导产业,把目光投向了半导体这一产业发展赛道。2021年9月,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晶盛机电的子公司,求是半导体在经开区举行开园仪式。此次正式开园,是晶盛机电在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环,也是经开区打造半导体设备服务制造样板的关键一步。
“经开区和公司对半导体设备及光伏设备生产研发工作的支持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实现技术突破。”刘华表示,自己所在的视觉实验室团队主要负责工业4.0的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缺陷检测及工业大数据分析等,由于政策鼓励,公司对于实验室的研究十分支持,人员和经费方面都没有限制,目前实验室共有17位高端人才进行半导体设备服务制造研发生产工作,开展的相关课题多达十余个。
有了求是半导体博士团队的加持,经开区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各路创业精英也不断涌现,共同筑起经开区这一片“双创”高地。
“经开区速度”让人才“安心”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需要不断搭建平台“营养池”来蓄能储力,也需要通过落实抓细政策来留住高端人才。
“经开区的办事效率十分快,我来了之后申请人才认定的整个过程也非常顺利,各项补贴是真金白银拿到手上,这让我在这里安家落户感到很安心。”前不久,刘华刚刚从浙江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安家在了经开区。
而这样的“经开区速度”不是个例,据人才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创新各类服务举措,尽可能短时间内在线上线下提高区域内产业政策知晓度,此外还为新落地的人才创业项目提供最高30万元的全额“人才创业险(加强版)”保费补贴,减轻人才创业的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者,让人才能够就近办事,经开区分别在辖区内东西部各设置了一处人才赋能中心。
东部服务点位于茧·Space一楼大厅,在办理常规业务的基础上,整合了国家卫健委、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等资源,更加侧重于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服务;西部服务点位于In Park园区In中心一楼大厅,特设“工程师服务专窗”,可满足各类工程师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会依托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资源开展工程师人才培育等活动。
经开区创业创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处人才赋能中心是临平区级‘人才一件事’试点,人才认定、生活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服务等人才就业生命周期的186个关键事项的具体流程,可实现一站式办理。”
以人才全周期服务为宗旨,经开区全力营造“有梦来临”的创新创业氛围。刘华表示:“2021年经开区能取得'破千亿'这样漂亮的成绩,说明我当初来这里工作没有选错。希望未来能够在经开区所提供的强大平台上不断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半导体设备研发领域创造出更多成绩。”
来源:杭州日报“杭+新闻”客户端